你會選擇「買魚」,還是「學抓魚」?—— 骨盆底肌訓練的重要性

2025-03-21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面臨選擇:是要解決當下的問題,還是投資長遠的能力?

如果你只有一筆預算用來吃魚,你會把它花在買魚,還是學習抓魚? 

同樣地,當你的身體功能受到影響時,你會選擇短期的外部輔助,還是培養長期自主控制的能力?

這個問題,在骨盆健康上尤其值得深思。許多人在面對尿失禁、骨盆鬆弛、產後修復、甚至是性生活功能下降時,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可能是醫美儀器或各種電刺激設備、手術。但真正能讓你受益一生的,或許是學習如何自主控制並強化你的骨盆底肌肉。

1. 儀器設備 vs. 主動肌肉訓練目前市場上有許多針對骨盆底的儀器,如電刺激設備、磁波椅、甚至某些「增強肌肉」的療程,以能夠改善骨盆底功能為賣點。這些方法的確能在短時間內增加肌肉的緊張度或改善症狀,但它們有一個關鍵問題——你真的學會如何控制你的骨盆底肌群了嗎?電刺激能幫助肌肉收縮,但如果你本身無法主動啟動這些肌肉,那麼一旦停止使用儀器,肌肉的功能仍然無法真正恢復。

這就像你選擇了一台會幫你「抓魚」的機器,但當機器不在時,你依舊無法自己抓到魚。相反地,透過科學化的肌肉訓練,你能學會如何自主控制骨盆底肌群,真正強化這些肌肉的功能。這不僅能讓你改善症狀,更能幫助你在未來維持骨盆健康,無論是面對生產、運動、年齡增長,預防骨盆器官脫垂、肌少症、預防跌倒、強化核心與增進各種運動表現。

2. 為什麼骨盆底肌訓練才是根本解決方案?

骨盆底肌群與我們的身體核心穩定性、膀胱與腸道控制、性功能、甚至姿勢與運動表現息息相關。當這些肌肉變得無力或控制不佳時,可能導致:

*尿失禁(咳嗽、打噴嚏或跑步時漏尿)

*骨盆器官脫垂與疼痛(如產後或更年期後的骨盆不穩定)

*性生活品質下降(無法有效收縮骨盆底,影響敏感度與高潮感受)

*核心力量不足(導致下背痛或運動表現下降)

如果我們只依賴外部儀器來「修復」這些問題,卻沒有建立自主控制的能力,那麼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反覆出現,甚至隨著時間惡化。而透過正確的骨盆底訓練,你能夠自己掌控肌肉,使它們更有彈性、更有力量,並且能夠適時地收縮與放鬆,達到真正的功能改善。

3. 如何有效訓練骨盆底肌?

正確的骨盆底訓練不只是「夾緊」,而是包括:

A. 覺察與啟動:學會如何找到並正確收縮骨盆底肌,而不是無意識地用錯肌肉(如臀部或大腿)。

B. 漸進式強化:從基礎的靜態放鬆與伸展開始,逐步增加動態運動中的肌肉應用。

C. 整合日常動作:將骨盆底肌群的運動與呼吸、核心肌群訓練結合,讓它在生活中自然發揮作用,例如:產後抱小孩、從事其他運動項目如跑步游泳等等。如果你不確定如何開始,骨盆健康專業人士可以幫助你評估骨盆底功能,制定適合的訓練計畫。

4. 預算足夠時,當然可以「買魚」和「學抓魚」

當然,如果你的預算足夠,儀器設備與肌肉訓練可以雙管齊下。外部輔助設備可以在初期幫助肌肉激活、增加肌肉厚度,讓你更容易感受到骨盆底肌群的存在,但最終仍需要透過訓練來學會自主控制這些肌肉。這就像學習抓魚時,雖然有人先幫你準備幾條魚,讓你不至於餓著,但你仍然需要掌握技巧,才能真正長久受益。

5. 此概念不僅適用於骨盆底肌訓練這樣的觀念不僅適用於骨盆底肌健康,在門診,我也看到也許多因 長期缺乏正確的運動,卻只想透過藥物、打針、手術、或儀器復健等等,來「一招病除」的病患,例如:

A. 長期下背痛:如果核心肌群無力,光靠止痛藥、針劑或短期治療,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仍然需要透過運動來穩定脊椎。

B. 走路耐力不佳:許多長者希望透過藥物或外部支撐來改善行走能力,但真正的關鍵在於肌力與心肺耐力的訓練。

C. 膝蓋退化疼痛:很多人認為玻尿酸注射或關節置換手術是唯一解方,但忽略了強化大腿肌群、臀肌與核心的重要性,這才是真正減少膝蓋負擔的方法。

D. 腹直肌分離:產後許多媽媽希望靠束腹帶、醫美儀器強化腹直肌或手術修復腹直肌,但若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啟動深層核心,問題仍可能復發。這些問題的根本都在於肌肉的功能性與主動控制力。

短期的醫療手段或輔助治療可以提供暫時的舒緩,但長期而言,主動投入訓練才是真正能讓你掌握身體健康的關鍵。

6. 長期投資 vs. 短期解決方案

當你考慮要改善身體健康時,請思考這個問題:你希望一直依賴外部治療,還是希望擁有終身可控制的能力?短期的醫療手段或許能讓症狀緩解,但如果沒有投入訓練,它們的效果可能難以維持。而透過運動訓練,你不僅能強化身體,還能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正確使用肌肉,避免未來的問題。

學會抓魚,勝過買魚。學會主動控制肌肉,勝過被動依賴治療。選擇投入訓練,你將投資的是一輩子的健康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