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日記

2024-06-29

來美之後,參加的第一個骨盆治療相關課程,有一個課前作業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希望學員在參加課程之前,自行記錄一至三天的膀胱日記。

那時對骨盆治療的相關概念還懵懵懂懂,挑了一個週末不用在外面趴趴造,老老實實地記錄下(何時)喝了多少液體、(何時)排出多少尿液、(何時)是否有漏尿、(何時)有尿意、什麼樣的活動驅動了漏尿或是尿意......。感覺像住院醫師時代,住院病人要拔除尿管自行解尿時,會請家屬協助紀錄喝水和解尿量,不過應用在自己身上時,卻覺得非常有收穫!

第一,了解有時候的尿意,不是真的非尿不可。尤其是有漏尿的病人,因為漏尿,會有一些預防性解尿的想法,這種情況下,藉由膀胱日記,可以看出即使有尿意,解出來的尿量可能不多,但是反覆預防性解尿的結果,會讓身體習慣這樣的解尿的頻率,養成頻尿的習慣。(前提是排除泌尿道感染還有病患是否有餘尿過多的情況)。

第二,紀錄多次之後,會知道每次自己大概的解尿量,甚至喝水之後多久會有尿意、該去解尿,對於膀胱的健康是有幫助的。

第三,了解自己每天的飲水量是否足夠

第四,避免夜尿(影響睡眠)的發生

……

查了一下,膀胱日記的確是經由實證醫學證明的有效介入方式。現在也有一些手機app有適合的功能,2023年英國的一篇研究甚至下了一個結論: 「膀胱日記在評估和管理有下尿路症狀(LUTS)的患者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當其全部潛力被充分利用時,它們有能力徹底改變LUTS管理的範式,引領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新時代。」看來隨著手機app的盛行,膀胱日記如果能廣為應用,也許可以有更多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