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治療的病患對象

2024-06-22

今天要談談骨盆治療的常見對象,我們常常接受的轉介族群,有來自婦產科、泌尿科、腸胃科,甚至是小兒科。

常見的轉介診斷如下,不同的診斷之間,重疊(overlap)的情形很普遍:

一、尿失禁: 又可區分為應力性尿失禁、膀胱過動症、混和性尿失禁。症狀有: 漏尿(如咳嗽大笑運動等導致)、頻尿、解尿後有殘尿感...等症狀。

二、骨盆底肌功能障礙: 包括骨盆底肌無力、骨盆底肌痙孿(無法放鬆)、骨盆底肌協調障礙。症狀有:漏尿、便秘、餘尿過多、解尿困難...等症狀。可見於像孕婦、產後婦女、長期經痛如內膜異位、長時間憋尿..各種可能。

三、骨盆(及周邊)疼痛: 可能源自肌肉肌腱、神經、骨頭、韌帶,也可能不只一個源頭。例如: 陰道痙孿(表現有: 性交困難、內診困難、無法使用棉條月亮杯碟片等),外陰部疼痛、恥骨聯合疼痛、大腿內收肌/臀肌/髖關節周邊組織拉傷、薦髂關節疼痛、下背痛...等等。

四、骨盆脫垂: 有可能來自膀胱、子宮或陰道、直腸。依其嚴重度不同,有不同的處置方式。


其實復健科是非常適合處理骨盆治療的科別,很多問題源自肌肉肌腱、神經、骨頭、韌帶等組織,利用物理治療、藥物、局部注射等方式多管齊下。骨盆治療在台灣並不普及,需要更多人的了解及投入。歡迎大家多多參考我的網站及Youtube 頻道,有更多關於骨盆治療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