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2024-05-19

實習兩週下來,我跟Susan(我的臨床指導老師)說,我們的病人們是如此相似,卻又如此不同 (Our patients are so similar, and so different)


Susan 看著我,語重心長的說: "That's so true."


有人說,骨盆治療就是治療漏尿啊! 

但是越深入學習,越是覺得不簡單。


真要將病人分類,以症狀來說,骨盆治療病患常被轉介來的原因如下:

  1.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  綜合性尿失禁 (mixed UI, MUI,以上兩種兼具)

  2. 骨盆疼痛(pelvic pain)

  3. 便祕 (constipation),有的合併overflow diarrhea,詳細的病史詢問可以幫助鑑別

  4. 外陰部疼痛 (Vulvodynia)

  5. 骨盆器官脫垂 (pelvic prolapse)


詳細的病史詢問,可以協助診斷。


而理學檢查則更近一步可將病人的症狀成因分類為如下,這是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沒有找出確切成因,治療可能完全搞錯方向,這也是很多病患靠自己埋頭苦練凱格爾運動,卻越練越糟的原因。而經由理學檢查(內診可以獲得最多資訊,但不一定每個病人都可以接受內診,也可由其他間接檢查所獲得的資訊,幫忙診斷和治療):


  1. 肌肉協調不良(muscle incoordination): 主要是腹內壓調節的相關肌群

  2. 肌骨疼痛 (Musculoskeletal Pain)

  3. 骨盆底肌無力 (pelvic floor muscle weakness)

  4. 骨盆底肌痙攣 (pelvic floor muscle spasm)


再來是每個病人的治療目標大不相同,治療的重點也會不一樣!


有的目標是打噴嚏不要漏尿、有的是跑馬拉松不要漏尿、有的是解便順暢、有的是解便不痛、有的是性交不會痛、有的是經期時可以順利放入衛生棉條、有的是跑步/舉重/運動時 希望骨盆不會疼痛、有的是希望骨盆疼痛不要影響睡眠品質、有的是希望減少腹直肌分離.....族繁不及備載,而我們常常在門診時,每隔一段時間會跟病患討論他們的治療目標是否(部分)達成,是不是需要重新訂立目標(更上一層樓) 。


每天實習大概會看十個病人,我會隨手筆記下來,如此一來病患的轉介原因、成因分類、治療目標更可以一目瞭然。從筆記上可看到,除了骨盆病患,Susan也是淋巴治療師,所以她手上也有不少癌症病人。